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七十章 群臣拜服 刘封怒视(2/4)

作者:酱油拌历史
/>

至于糜旸的年纪问题,根本不在众大臣的考虑范围之内。

大汉的士人并不迂腐,和平之时论资排辈大于一切,乱世之中,讲究的是能者居之。

况且大汉四百年以来,又不是没有年轻人因功骤居高位的例子。

别忘了刘备经常将糜旸比作何人,又经常将自己自效为何位帝王。

在心中的这些想法浮现之后,众人心中的诧异正在慢慢消失,

幸亏刘备是属意糜旸成为大汉的新任大将军,要是换作别人,恐怕这一群大臣就得死谏了。

就是心中本来就有认同的基础,众臣才只会是诧异,而不是强烈的抗拒。

可哪怕心中的诧异逐渐消失,但还是有许多大臣不太赞成刘备的决定。

他们不是觉得糜旸不配,他们是觉得糜旸当下成为大汉大将军的时机不对。

诚然糜旸的身份,功绩都让他有成为大将军的资本,阳平关之战,也足以称得上一场难得的胜仗,但还是那句话,众人对糜旸的期待太高了。

众人心中都觉得糜旸可以取得更好的佳绩,例如在正式击败十万魏军,帮大汉度过最虚弱的阶段之后,凭借这种泼天的功劳,再一跃成为大汉的大将军,这样才算的上真正的实至名归。

谁叫他是汉白鹿呢?

身为大汉的国宝,众臣都不希望糜旸在未来,受到一丝一毫的非议。

在诸葛亮不在成都的这段时日,众臣大多以尚书令马良为首,马良也是个敢言的人,他用委婉的语气讲出他心中的这层想法。

而当马良说出他的想法后,立即就有不少大臣附和起来。

在听完马良的顾虑之后,刘备并没有生气,相反他脸上的笑意更加浓厚。

身为一个政治大家,众臣想到的事,他又岂会没想到呢?

刘备很快在众臣面前说出了他心中的真实想法。

“朕意欲任冠军侯为行大将军,不知诸卿意下如何?”

相比于刚才的那句话,刘备的这个任命更加具体,而正是这个具体的任命,让马良等大臣脸上都流露出满意的笑容。

行大将军也是大将军,但却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大将军。

行与假一样,在当世有暂代的意思。

刘备当下任命糜旸为行大将军,他的目的在于让糜旸短暂拥有大将军的权力,一旦等大战结束后,糜旸行大将军的职务,当即也会随之消失。

既是权宜之计,汉臣又不是后世的那些腐儒,当然就没有理由再觉得这个任命不妥了。

当然众臣也知道刘备的这个任命有着其他的意思——尽管只是暂代大将军之职,可在战时,糜旸还是能使用大将军的权力,这是刘备对糜旸阳平关大捷的奖励。

同样的这也是刘备对糜旸的一个期待,甚至是诱惑。

阳平关大捷让糜旸可暂时行使大将军的权力,可若是他最后真为大汉打赢这场攸关国运的大战呢?

那也不是不可以把前面那个行字去掉。

刘备的这层心思,瞒不住殿内的大臣,但对于刘备的这层心思,大臣虽心知肚明却也觉得理所应当。

要是糜旸真能达成刘备对他的期许,到时候糜旸就是三大天功在身,那样的他正式成为大汉的大将军,又有何不可?

众臣不禁对刘备的安排感到佩服之至。

随着殿内众臣对着刘备齐齐一拜,代表着刘备的这个任命,得到了所有大臣的拥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