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七十八章 天涯海角(五)(2/3)

作者:孤独麦客
了,岛东、岛北大平原的那些土人们估计要遭大殃。小几千人呢,可惜啊。”

“那片大平原上起码生活着五六千土人,平日里以渔猎和采集为生。道教总会那帮家伙这些年一直在那装神弄鬼搞渗透,也只不过吸纳了不到千人到我们的定居点居住而已,剩下的大部分土人仍对我们不买账。”蒙虎有些惆怅地说道,“其实,在这个星球上,谁都有在阳光下自由生活的权力,奥纳人自然也不例外。可惜,你看看宁南港这里现在是什么情况,徐刚那家伙昨天才带队走的吧,一百个山丹猎人、两百五十个俄国毛子兵和一百名高乔雇佣兵,好家伙,全副武装的,说是去向土人们征地修路,可干的是什么勾当又有谁不清楚呢?奥纳人也有人权的,我们不能随意剥夺他们的财产和生命,可惜人性这个东西我看是没指望在这帮利欲熏心的武夫们身上看到了。”

“别说这些烦心事了。”王大力郁闷地将背包放到驮马背上,然后说道:“我这就要出发了,4月份往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冷,我们得在风暴来袭前尽量多干一些活计,省得进度再延后。”

由于纬度和位置的关系,寒冷多风的气候一直控制着火地岛的大部分平原地区,在宁南港这类地方,即便是1月份的平均最好气温也很难突破20c,这就意味着该地无真正的暖季,只有一段时间寒冷稍缓罢了。不过幸运的是,由于海峡的分布使得太平洋上的西风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附近区域,不必抬升到山脉以上,故这个寒冷气候区受到的海洋影响比较大,进而导致较寒冷的4-9月平均气温也只在0-10c之间,并不算绝对意义上的寒冷火地岛就是这么怪,夏天热不起来,冬天也冷不下去,温差不大,整个岛屿处在一个很奇怪的状态之下,不过冬天气候远较夏天恶劣却倒是真的。

和蒙虎分别后,年已逾五旬的王大力坐在一匹温顺的老马背上,带着一行五六十人的队伍向南出发了。这支队伍除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外,还有近三十名南铁公司护路队官兵,他们将沿着火地岛上的大平原一路向南,勘探出一条直通山后县的国道路线出来。

当天(4月4日)下午,王大力等人就分批渡过了水流急促的宁南河(格兰德河)。宁南河具有火地岛上河流的多数特征,即河流较短(发源于麦哲伦山脉),但水量却极为丰沛,又因所处地形坡度较大,可资水力发电宁南河在这方面的特征可能还不是特别明显,但在从麦哲伦山脉流向比格尔海峡的众多河流中却是再明显也不过了。

宁南河两岸开辟出了不少田地,田里种的是北方种子公司新近培育出来的“高糖54”甜菜、适用于南方寒冷地区的“克霜50”大豆以及一些土豆蔬菜什么的。至于说居民们日常生活消耗的谷物,则只能从秘鲁或本土输入了,反正也很便宜。

渡过宁南河后就是大片的草地或苔原了。托南铁公司的“福”,东岸人很多年前就坚持往火地岛一带引入外来物种:主要是从外东北引入的驯鹿、库页岛驼鹿,从挪威引入的麝牛以及从北美引入的野牛等。在这么多年持续不断的引进及自我繁衍之下,这些动物的数量如今已经颇为不少了。尤其是在主岛上也有放养的驯鹿和驼鹿(麝牛、野牛等动物主要引进在封闭的小岛上),因为环境适宜、食物丰富(到处是野草、苔藓和地衣),种群数量增长较快,让十年如一日的南铁公司护林员们欣喜异常。

与这些快乐的动物精灵们擦肩而过之后,王大力等人沿着相对平坦的海岸线一路向南。巴塔哥尼亚地区的海岸线在这里一扫陡峭崖岸的特征,变成了平坦的砂质海岸。海岸边冰川湖(淡水)或潟湖(半咸水湖)很多,由于多雨和寒冷的气候,与马岛有些类似的是,这里的土壤泥炭化比较严重,将来若是好好开采,也是一笔财富呢。

4月26日,在粗粗走完宁南港到界湖乡这百余公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